郭峰淵專欄 回首頁 

全民總統≠台北總統

 

 「拚經濟」是阿扁總統的政見,五年多來提出了不少政策,如「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兩兆雙星」,也花了百、千億在生物、無線網路等高科技,但結果卻是「有效」變成「可笑」,台灣資金大量失血,城鄉差距加大,財富分配也更懸殊,好像整個「拚經濟」只樂了少數資本家及台北都會而已。

 弔詭的是,當大家都在歌頌「無米樂」時,這些權貴卻「無錢不樂」,動不動就要求阿扁總統「拚經濟」,好像鄉下人「無米樂」是「天經地義」,而他們不賺錢就「天搖地動」,並透過媒體「哭天搶地」。而只要阿扁總統一上當,他們就是最大的贏家。

 這樣的結果顯示一個殘酷的現實:台灣的經濟過度集中於台北,並被少數特權挾持。所以,阿扁總統要趕快從「拚經濟」的迷思中覺醒,並把執政重點放在重建台灣人民對土地的認同之上。

 的確,民進黨在執政後為了吸引中間選民,就開始避談台灣,部份人更視台灣主權為票房毒藥。但想不到其對手國民黨卻趁機大舉台灣本土大旗,主席馬英九更專文歌頌賴和、楊逵等台灣先賢,並稱此次選舉大勝為「台灣的勝利」。這對自稱是「本土政黨」的民進黨實是最大的諷刺。

 建議民進黨應借力使力,在此際大大方方的推動台灣文學、藝術、歌謠。教育部應趕快把賴和、楊逵、鍾理和、鍾肇政、李喬等文學創作加入中小學課程,考試院可將上述作品列為國家考試必要項目,文建會也可以舉辦以台灣本土為主題的創意比賽。

 另外,台灣重要的媒體皆以台北為中心,是公認的社會亂源。例如此次選舉就很明顯是個「台北媒體」的表演,而結果自然而然的吻合了台北口味。因此,執政黨應設法在短期內將政府經營的媒體遷離台北,如客家電視台可在苗栗,原住民電視台在台東,而華視可遷往高雄等,並和當地文化結合,以期能改善台灣媒體生態。

 最後,十多年來的教改結果,是都會(尤其是台北市)的升學率大幅度提升,鄉下地區則是每下愈況,有些偏遠學校更被當成不適任教師的收容所、教師轉進的基地,這些都需要執政黨立刻面對。

 阿扁總統說要當「全民總統」,但是對曾經飽受各國殖民創傷的台灣而言,最需要的不是「拚經濟」,而是在苦難命運之中,發展智慧、勇敢及慈悲的國魂,才可能在廿一世紀的亂世中屹立不搖。阿扁總統若能傾全力「拚文化」、「拚教育」,重建台灣人民的思想,塑造台灣國魂,才是名副其實的「全民總統」。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