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 回郭峰淵專欄 回首頁 

媒體專業水準,有待提升


  看了聯合報五月十七日第九版「五二○全民發聲」之專題後,有些許憤怒,但多數是悲哀。憤怒是因這篇文章標題如「高雄地標 繁華落盡」,將南部描述成淒零、落後的蠻荒地帶。悲哀則是,如果這種主觀又夾帶煽情的報導,反應了今天台灣媒體的水準,那台灣區域間的差距恐將永無彌平的一天。

  現代資訊社會的一個特色是資訊超載,而大眾媒體在這樣的一個過多的、零亂的、破碎的資訊環境中,是凝聚人們共識不可或缺的媒介。在這樣一個公共論述的空間裡,報導需要有完整性。透過多角度的、深度的描述,不同族群的讀者才能建構一清晰、接近事實的圖像。

  但這篇報導「五二○全民發聲」卻是單元的、膚淺的。例如,文章裡描述了「全家出動」擺地攤的個案,它只凸了失業的痛苦,卻忽略了「全家出動」背後的家庭力量。另一個案描述了「賒帳越來越多的石太太」,但忽略了地方間互助會的溫情。南部地區是有著全台最高的失業率。但這不是意謂南部從來未歷經類似困境。相反的,五十年來,南部經歷了各種人為或天然災難,而已培養出其堅忍不拔、患難相助的民情。

  例如在嘉義新港,即使是在現在極不景氣的時候,還是有一批熱愛鄉土的人士,將一片原本是垃圾堆積的荒地轉變成公園。如今,已有鄉人帶著妻兒在公園裡相聚。這裡,看不到失業的焦慮,反而是很多人間的溫馨。這不是說新港不受此波經濟衰退的影響,而只是說即使苦,新港人仍知道生活的可貴在於掌握現實裡最可貴的親情、友情與土地。苦是苦,但焦慮又何濟於事?這種文化,在南部比比皆是,但是此篇報導卻隻字不提。

  更糟的是,看了這種報導,又有什麼企業敢來南部投資?所以它有如在傷口抹鹽,加深了對南部的傷害。九二一之後,媒體也有類似的報導,也同樣的阻擾了南投災區的復原。媒體也許本意良好,但無心之過也能造成負面影響。

  在資訊時代,大眾媒體的重要性只有增加;在知識社會裡,媒體專業也是愈來愈重要。冀望台灣媒體工作者能瞭解其角色對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而提高其專業水準,這樣子我國才能真正進步。

 

200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