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何光明專欄

何光明專欄

施明德•蔣介石•邱吉爾•羅斯福

 在台灣國歷史上,台灣人談到「美麗島事件」,就想到施明德;在中國歷史上,談到「北伐」,中國人就想到蔣介石。他們都是「革命時期」的代表人物。

 革命家是革命的天才、激烈的狂熱份子;他們在歷史長河有限的時空裡,成就了偉大的事業;這種浪漫色彩,造就出來的偶像地位,被後人奉承的時間遠超過革命行動所付出的有限時間。

 革命家可能是革命的天才、一定是激烈的狂熱份子,但是,革命家未必能夠繼續在革命後的局勢裡,還有正確與卓越的表現。按中國人的說法:亂世之英雄未必是治世之能臣。

 不幸的是,在專制文化傳統根深柢固的國家,革命家的光環,超時的偶像地位,使得他們主客觀上都難以退出歷史舞台。毛澤東繼續發揮革命家浪漫的性格,在中國亂搞文化大革命;蔣介石繼續發揮革命家浪漫的性格,舉臂高喊「反攻大陸」與「漢賊不兩立」。

 在民主文化傳統根深柢固的國家,結局就截然不同。同樣是二次大戰的民族英雄,戰後英國邱吉爾敗選下台,美國羅斯福任期屆滿下台,生時回歸平民,死後回歸歷史。現實裡,沒有永恆的英雄,邱吉爾拒絕銅像。

 蔣介石「復行視事」總統當到死,死後宋美齡被特權照顧到死(陳水扁總統時代還遵照辦理,既不民主,也不法治)。至今,蔣介石的銅像、肖像,台灣國仍舊不能廢,宋美齡還是「永遠的第一夫人」。

 在歷史的長河裡,革命家只是革命時期的「歷史引信」,特別引人炫目,歷史的光環集中在他們身上罷了。就像眾志成城的一齣戲劇演出,主角搶走了所有的鋒芒。

 古今台外,歷史家看到絕大部分的革命家「忘了我是誰」,不知「急流勇退」,不能「謙卑為懷」,不願「犧牲小我」,不識「才有不逮」,結果是誤己(歷史舊地位)誤人(遺害新時代),蔣介石與施明德是否「有志一同」?

 蔣介石與施明德不同之處在於,蔣介石是終生總統,權力太大,掌權太久,影響難以估計、無遠弗屆。施明德只能觀棋而語,指指點點,提供民主時代政治鬥爭的材料罷了。

 俄羅斯作家巴斯特那克說:歷史確然不是由哪一個人創造的,歷史的成長是看不見的,就像我們看不見草的生長一樣,而歷史確實在成長。戰爭和革命,國王和革命黨領袖,只是歷史有機體的媒介,只是歷史的酵母。

 巴斯特那克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時代創造英雄」。不幸的是,那些英雄崇拜者,尤其是英雄本身,都認為「英雄創造時代」!於是,台灣國有了「永遠的施明德」、「永遠的蔣總統」、「永遠的第一夫人」。

 邱吉爾、羅斯福地下有知,會不會羨慕「永遠的施明德」、「永遠的蔣總統」、「永遠的第一夫人」?會不會懷疑台灣國是一個民主國家?陳水扁總統是一個反民主的總統?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