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嘉生專欄

台灣獨立的機運與思考方式

 反對台灣獨立的人士之所以反對,建立在幾個想法之上:
 1. 土地狹小不足為一個國家
 2. 小國沒有國防上的安全
 3. 小國無發展機會
 4. 可以是大國,為何要獨立成小國?
 5. 有輝煌的過去歷史,為何要獨立呢?
 ....

 這些論述都成立,也都不能成立,台灣能不能獨立,僅僅取決於一件事,國民獨立的決心,其他都是託詞。

 將全世界國家的疆域、歷史、人口、土地、所得及歷史發展,一一並排觀察,我們會發現台灣的國土並不是算小的等級,比台灣小、生存條件惡劣的國家更多,他們都能獨立,為何台灣不能獨立?

 國防安全不是取決於是不是屬於強國,而是取決於國防的安排。瑞士夾在奧匈帝國、德國、法國及義大利之間,他的國防問題比台灣更嚴重,但他卻可以享有兩百年免於戰火的幸運。比利時也是夾在德國、法國、英國之間,他也有他自存之道,與強國合併並不是唯一且最好的方法。

 台灣曾經是亞洲最強的國家,中國的一部份,但台灣卻被中國當作戰敗的禮物送給日本。日本曾經是東亞第一強權,但他被世界第一強權打敗之後,卻也只好將台灣交出。台灣屬於東亞第一強國──日本之下,安定了51年,在1949年之後,以獨立的方式維持至今,也超過56年,比51年還多,從時間長短的角度,我們並不能推論屬於強國就一定比較好,獨立就比較不好。

 國防問題的另一個重要爭議點就是對抗力量,強國僅能意謂他不會被比他弱的國家欺負,卻不能推論他不會被欺負。義大利可以參與八國聯軍,但不意味他就沒有人能入侵他的國家,法國在八國聯軍中有戰績,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卻被德國打敗。比法國衰弱的國家瑞典和瑞士,卻沒有被德國入侵。

 同理,共產中國號稱「中國站起來了」,但不也是和俄國發生珍寶島事件、與周鄰國家發生衝突,也並沒有都勝利,甚至自動割地給別人,例如麥克馬洪防線重定等,割了幾萬平方公里給別人。這一段時間,中國也打過台灣,但台灣卻沒有退讓,國民黨宣稱的八二三砲戰,不是打的起來,又沒有失地嗎?難道強國就一定強?有人會說就是美國在撐腰,否則中國就攻下金門。但1960年代末期,蘇聯不是也計畫要摧毀中國境內的核子武器設備,要不是美國反對,中國不也是很慘嗎?台灣被美國支持就不好,難道號稱世界強國的中國沒有被美國保護過嗎?

 與國防概念相近,就是居民的居住安全。清朝統治中國268年,除前面130年的康、雍、乾的盛世外,其他時間也是內亂頻出,捻亂、回亂、太平天國之亂等,幾乎年年有戰事,歲歲有烽火。就拿台灣與中國所謂的內地比較,1896年中國將台灣割給日本,中國內部也亂事頻仍,義和團對社會的影響,八國聯軍對中國政府的攻擊,甚至日俄戰爭,兩個國家對抗,卻在中國的領土上引發大戰,死傷的中國人無數,中國政府卻無力保護他的人民。滿清之後,民國初年,革命引發的戰爭對人民的影響,民國初年的袁世凱稱帝與討袁、護國軍的戰事,幾次的直奉、直皖戰爭,國民黨的北伐,國民黨統有中國的軍閥對峙,例如幾次寧漢分裂、中原大決戰等,還有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戰爭,這些都是記載在史冊之中,還沒有細分到因為國家亂局所造成地方治安不好的問題。

 請問上述這種現象與當時台灣被歸屬於日本,哪一個國家的國民比較幸福呢?就拿1949年之後,中國不也是一個強國,但中國在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過程中,幾次幾乎失控的武鬥,難道比同時代的弱國台灣好嗎?這些都證明大國不見得比小國好,也不見得比小國安全。

 有人說小國國民,沒有發展機會。這種論點也不成立,全世界有名的大公司,有不少是小國所擁有,Nokia不是芬蘭的嗎?芬蘭的人口不及台灣的三分之一,瑞士人口也是那麼少,雀巢咖啡卻是他們的,還有不少有名的藥廠的所有者屬於瑞士人擁有。荷蘭的人口比台灣少,但菲力浦電子、英荷共有的蜆殼石油公司卻全屬於或部分屬於荷蘭所有。瑞典的VOLVO和SAAB都是世界級的汽車公司。至於科學人才,瑞士的巴賽爾研究室(屬於IBM)所培養出來的諾貝爾獎得主,比日本得獎的人多,更不用說是中國,愛因斯坦也是在瑞士推論出他的狹義相對論,丹麥的理論物理研究室也是馳名世界。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到大國,那麼發展機會會比較多,比較有機會接觸到尖端科技。我不認為。荷蘭的科技水準不比美國差,瑞士的學術水準也和法國各有擅場,就算前衛型技術研究,印度相較於丹麥,絕對是大國,但丹麥的科技水準之高在印度之上,中國算是強國,但中國的科技水準卻比德國還低。澳大利亞的研究一點都不比美國差,澳大利亞的人口不比台灣多,所得比日本低。台灣DRAM的研究水準也是中國所不及的,需要到大國那一邊才行嗎?

 而且「如果到大國,那麼發展機會會比較多,比較有機會接觸到尖端科技」本身就是一種迷失。甚至,若要接觸尖端高科技技術,那就叫那些對這一些有興趣的人歸化成大國國民就好,為何要舉全國人民的前途去讓極為少數的幾個人有前途呢?

 至於「可以是大國,為何要獨立成小國?」也是笑話。他的相似邏輯是這樣:可以用小國、獨立的方式,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當總統、行政院長、部長,為何不要,卻讓這樣稀少的職缺更稀少,變成大國呢?與這一個概念更清楚的是:可以自己當主人,為何要去讓別人管呢?如果大家庭機制以中家庭、小家庭的方式發展,如果許多大家庭「樹大分枝」,最後變成許多個小單位、小家庭,那為何已經獨立為小家庭的,竟又選擇回到大家庭呢?已經完成實質獨立的人民卻選擇回到另一個大國之中,讓這一個與自己已經發展出來特質截然不同的國家管呢?

 「有輝煌的過去歷史,為何要獨立呢?」這也是笑話,根據這樣的邏輯,請問環地中海的國家為何要獨立成一個國家,不讓義大利管呢?若他們讓義大利管,這樣他們可以共享羅馬帝國的光榮!相同命題出現在中東,中東數十國如果都讓伊拉克管,可以共享米索布達米亞的文明,同樣的,韓國若讓中國管,也可以享有中國文明,為何他們不要呢?

 將前述的論點放置在世界史中,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在處理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乃是將他放置在一種特殊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在處理,想盡辦法在證明台灣與中國在統一與獨立選項上的利弊得失,但這樣的思考方式是不正確的。

 全世界的國家中,與台灣相同或很相同的國家很多,他們在面對統一與獨立的爭議時,都產生類似像我們這樣的困擾,難道他們不想成為大國,不會顧慮自己國家的國防、自己居家的安全,沒有個人未來前途發展的計算,他們都沒有歷史關懷與歷史面向的思考嗎?他們都有,他們的教育水準不比我們低,他們計算利弊得失的商業利益與規劃都比我們強調,甚至在許多先進國家人民對各人生命發展的考量,也都遠比我們重視,他們最後都選擇獨立,決不是因為他笨,而是世界各國發展的資料顯示,我們所擔心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他之所以有問題,乃是我們將眼光侷限在中國、台灣,然後在教育有意的設計下,台灣不管從哪一個方面比較,特別與歷史有關的,都將出現比中國差的結果,讓許多台灣人在自覺形穢的狀況下,支持與中國統一或不與中國分離。但這樣的結論若放在世界史上,卻不是這麼一回事,一個國家追尋統一的理由,絕對不是我們上述提到的那一些,而追求獨立的原因,竟然也與我們不敢獨立的原因無關,一言以蔽之,要不要獨立或統一,他的選項應該不是我們現在要關心的那些課題,而是另有重點。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