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嘉生專欄

從樣本角度看民進黨初選民調

 名經濟學家、哲學家海耶克對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差異,曾有過很精彩的分析,他說,對於觀察的對象,人們對自然科學是在觀察、研究自然現象,他不是觀察對象,無法感受被觀察者的感受,也無法理解被觀察者的想法。社會科學就不一樣,觀察者既是觀察者,又是被觀察的對象。他可以瞭解被觀察者的感受,也能瞭解他的想法。依此,我們要分析在政治選舉中的民調,調查者與樣本之間的關係。

 在激烈的政黨鬥爭中,只要有辦法打倒對方,都會有人要巧妙應用,讓具有影響力的政治動作,變成打倒對手的工具。民進黨的初選民調就是被應用的對象之一。政治性民調本身,就在於讓政黨瞭解目前的政策或政黨行為能否得到廣大民眾支持的重要依據,在這樣的民調當中,被觀察者的對象並不像自然科學中所研究的「物」,他們對每一次調查僅僅是被調查的對象,不知道這樣的調查對他們有何意義,而且他也會對各項的統計調查,「誠實」的反應他的本質。

 在這樣的狀況下,每一次的調查結果基本上不會互相影響,因此,這樣每一次的調查結果,所產生的變化在統計上具有獨立性,也具有代表性。

 然而,社會科學調查的對象,他本身可能或已經知道這樣的調查所具有的作用,所以,他表態支持、反對,在不同時點上的調查,可能具有互相影響的作用,這是必須注意的。當然在抽樣調查中,可能兩次或多次調查對象時,抽樣產生的樣本不一樣,所產生的效應可能不會互相影響,達到統計調查的基本要求。

 但是,當相同的調查不斷出現,而且也被被調查者充分認知他的各項意思表示具有某一種影響力,這樣的影響力對下一個某一事件具有作用,那時,被調查的對象就可能隱藏他自己真實的偏好,以不一樣的答案去影響調查結果,引導調查者做某一些有利於己的決策,從而在調查者的決策時,產生對自己有利的結果。

 若這樣的論述是成立的,那麼,民進黨的初選民調要如何設計,才能讓結果與他們期待的調查目的一致呢?就需要好好考量。

 從自然科學的角度去看民進黨的初選民調,他不應該排藍,如此的結果較符合一般大眾認知的統計民調,也在一般認知上算是公平的民調。但是,從社會科學的角度就完全不是這樣。

 當泛藍軍支持者知道他目前在接受民進黨的初選民調時,他會瞭解這樣的結果會影響到民進黨在正式選舉中的候選人人選,這個人選實力越強,對泛藍軍較不利,反之則越有利,他當然會要一個相對較弱的民進黨人出線。另一方面,他也可能找一個理念和泛藍軍較接近的人做為他民調支持的對象,以致於這一個人若有機會當選,他的政見較符合泛藍軍的利益。

 這兩個方式所產生的結果,其實都背離民進黨調查目的,不符合推選出強棒、不符合強調民進黨理念的候選人,所以,在這樣的民調下產生的民進黨候選人,本身就不合民進黨的利益。

 從選票的角度來看,將所謂中間選民或淺藍軍納入民進黨初選,結果所推舉出來的人若能增加所謂中間選民或淺藍軍票選民進黨的選票,那樣的民調就有意義,然而,實際上卻不是這樣。若是泛藍軍民眾在民進黨初選時,推舉民進黨的弱棒出線,他的選票當然不會給這樣的人。

 若他們推舉的人是所謂理念較符合他們的人,他們在選舉時,選票也不一定會給他。因為在這一個選區有屬於自己心儀的政黨所推選出來的候選人,他們以後所推動的政策較符合泛藍軍的利益,有較符合他們理念的泛藍軍候選人與這一群所謂的理性泛綠軍候選人一起比較,他們怎麼會去選第二滿意的民進黨候選人,放棄第一滿意的泛藍軍候選人呢?這顯示初選民調的淺藍軍選票並不會流向民進黨。

 至於所謂中間選民的選票,他會不會選民進黨的候選人呢?要看有沒有人想辦法去動員他去投票,動員的人若是泛綠軍,他會投給民進黨或台聯,若是泛藍軍,他會投給國民黨或親民黨;因此,決定中間選民選票的動向是支持者的動力,不是支持者的形象。在這樣的條件下,要增加所謂中間選民的支持,重點是要選出讓支持者有熱情的候選人,而不一定是所謂理性、具中間色彩、淺藍軍能接受的候選人。

 總結這兩方面的選票,我們可以說,將所謂中間選民或淺藍軍納入民進黨初選民調,對民進黨在爭取選票上,並沒有明顯的利益,甚至是有害的。

 從選上的席次來看,選舉本身就是選上與選不上的問題。若民進黨經由初選民調機制選出相對較弱棒出馬選舉,若他敗選,這等於符合泛藍軍的利益,所以,前述的那樣初選民調,泛藍軍所偽裝出現的民意的確產生對民進黨提名有誤導的作用,進而影響選舉的結果。

 若是所謂的溫合理性、淺藍軍能接受的候選人出線,一來這一些淺藍軍的選票也不一定會給他,而在民調上搞掉能動員泛綠軍熱情的候選人,等於變相支持泛藍軍候選人當選。就算那些所謂溫合理性的候選人能夠選上,他在民進黨立院的決策上,也會以偏向泛藍軍利益的方式進行政策訴說與推展,有利於泛藍軍卻不一定有利於泛綠軍。

 將這些現象納入考量,我們不得不懷疑,將所謂中間選民或淺藍軍納入民進黨初選民調,並不利於泛綠軍的政治理念推展與泛綠軍政治版圖擴張。

 很多人講民調,但有多少人深刻去分析民調的樣本意涵呢?有多少人去分析不同時間的民調,從樣本角度所展現的意義呢?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