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問題首頁海兒專欄

《海兒專欄》

滿腦子的「中國」,做不好「國際觀光」

http://www.southnews.com.tw

 最近,由於從中國大連來台的旅遊團在南投縣東埔往水里途中,由於煞車失靈而發生嚴重車禍造成了六死十四傷的慘劇,使得台灣旅遊長年以來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再次浮上檯面成為各方嚴厲批評的對象。偏偏屋漏又逢連夜雨,最近美國暢銷旅遊雜誌「Travel + Leisure」舉辦每年一度的最佳旅遊城市網路票選,在亞洲地區的前十名旅遊城市中台灣無任何一個城市入選。

 這兩起事件,在台灣媒體的大肆報導下,自然很難不讓人將其聯結在一起,進而讓人對於口口聲聲高喊著要提振台灣觀光產業的政府究竟能不能將口號落實,不免產生很大的疑問。特別是,台灣的旅遊業者一直期盼中國開放第一類觀光客來台,而根據台灣交通部觀光局的統計,今(2006)年自一月到七月底,中國觀光客總計有五萬六千九百四十六人次來台,已經超過去(2005)年一整年的人次。但這些年中國、香港以及澳門來台旅遊團卻在業者削價競爭、旅客貪小便宜中惡性循環,低價團帶來的後遺症若不有效解決,恐怕會拖垮台灣觀光業的形象。

 事實上,根據台灣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台灣觀光外匯收入達50億美元,觀光旅館住用率72%,雙雙創下歷年新高。其中來台旅客居住地區,日本人還是最多,去年佔了33.3%。其次則是因為在2003年開放韓國民眾來台免簽證和包機措施,以及去年台、韓復航,今年前八個月韓國旅客比重也持續上升5.6%。另外,因為航空業者降價促銷,來自新加坡的旅客也略有增加。倒是港、澳和美國的旅客比重小幅下降。可見得台灣的觀光業主要還是以日本客為主力。是以,台灣人該把重心放在消費能力高的日本客身上,而不是只是單單寄望於人數多但消費能力卻有限的中國觀光客身上。

 然而,若是從台灣整個大環境來看,雖然台灣各級政府口口聲聲都說要提振台灣的觀光業,把台灣行銷到國際上。但是,到目前為止的所作所為卻讓人看不到真正有要發展「國際觀光」的決心,反倒是讓人看到不少極盡全力想要做「中國觀光」生意的作為。

 這其中,包括行政院在七月間所召開的「經濟永續發展會議」中達成「放寬兩岸人民往來的共識」,「陸委會」主委吳釗燮並宣佈,將檢討中國專業人士來台許可辦法,大幅度開放跨國企業在台灣舉辦大型會議時,中國商務人士來台的人數及規模限制。以及在七月間由台北市長馬英九聯合所有「泛藍」執政的縣、市,拒絕「通用拼音」,採用「漢語拼音」,擺明是「只為中國人服務」的作為。乃至於,台灣航空業者一直念茲在茲,要求台灣政府必須開放與中國之間的「假日包機」、「周末包機」…等等,都讓人感到目前台灣不管是中央或地方所有有關提振台灣觀光業的政策,全都是為了要做「中國觀光」生意,而不是「國際觀光」生意。

 誠然,隨著中國近十年來經濟的快速成長,其國民出國旅遊的人數也不斷的在逐年遞增,對於任何一個想要發展觀光這個「無煙囪工業」以提振經濟發展的國家來說,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客源。然而,既然台灣各級政府所希望發展的是「國際觀光」,自然就應該以更為鉅觀的宏大視野,來規劃制訂台灣的觀光業發展政策,讓任何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觀光客,都能夠在台灣享受到賓至如歸的旅遊品質,才能夠真正的「將台灣行銷到國際上」。

 而這也暴露出台灣各級政府官員滿腦子揮之不去的「中國」影子,使得他們錯將「中國觀光」當成了是「國際觀光」,以至於在政策的規劃上出現如此偏頗,以至於其所作所為不但不能真正將台灣的觀光業做到具有「國際觀光」的水準,反而只是自甘墮落的將台灣的觀光業「中國化」,成為只想做中國觀光客生意的「中國國內觀光」,而這很顯然是與「將台灣行銷到國際上」這個目標背道而馳的!

tp://www.southnews.com.tw200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