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修理站首頁台人專欄

馬英九是台灣史白癡

 中國黨主席馬英九,在所謂「台灣光復節」時,發表了一篇文章《紀念台灣光復一甲子》,極其扭曲台灣史之能事,其中這一段,凡涉獵台灣史的人,看了一定會捧腹大笑!

 他說:「一六八四年清廷改『東寧』為『台灣』,設台灣府,大量引入閩粵移民,這是『台灣』作為島嶼名稱的來源,也才有『台灣人』的稱謂;換言之,無論就歷史根源和文化意涵,『台灣』都是十足中國化的名稱。」

 馬英九說:「這是『台灣』作為島嶼名稱的來源」,意思就是我們這個大島,原本不叫「台灣」,後來在1684年清國打敗鄭家的東寧王國,才將此島命名為「台灣」,因此,「台灣」是個十足中國化的名稱。

 不知馬英九此說從何而來,竟然不知道早在明代末期,就稱呼本島為「台灣」了。檢索一下《明史》,就可以看到以下史料:

 海外紅夷據彭湖,挾互市,後徙臺灣。(卷二百三十五 鄒維璉列傳)

 (萬曆)四十四年,日本有取雞籠山之謀,其地名臺灣,密邇福建。(卷三百二十三 外國四/琉球)

 至萬曆末,紅毛番泊舟於此,因事耕鑿,設闤闠,稱臺灣焉。...崇禎八年,給事中何楷陳靖海之策,言:「自袁進、李忠、楊祿、楊策、鄭芝龍、李魁奇、鍾斌、劉香相繼為亂,海上歲無寧息.今欲靖寇氛,非墟其窟不可.其窟維何?臺灣是也.臺灣在彭湖島外,距漳、泉止兩日夜程,地廣而腴。」(卷三百二十三 外國四/雞籠)

 另外,何斌遊說鄭成功攻打台灣時,也說:「台灣沃野千里,實霸王之區。」(江日升《台灣外記》)可見「台灣」之名,出現於明代,其起源根本不是清廷之賜。我看馬英九拜錯了台灣史的老師,才會寫出如此大錯特錯的說法。

 「台灣」更不是中國化的名稱。「台灣」一名,起源於平埔族稱台南安平一帶為「大員」。荷蘭人來時,就稱之為「Tayouan」,漢人則音譯為「台員」或「台灣」。(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台灣」是平埔語的音譯,就像「華盛頓」是英語名的音譯,也如同「烏蘭巴托」、「烏魯木齊」那樣,不是中國化的名稱,而只是寫成漢字而已。

 看看所謂的漢名,都是可以依字來構造一個意義,如「台北」是台灣之北的意思,「嘉義」是嘉獎義民之意,「彰化」是彰顯德化之意。請問馬英九,「台灣」一詞,「台」和「灣」兩字組成了什麼意思呢?我相信馬英九想破他的外行人腦袋,也想不出合理的意思來。

 馬英九是哈佛畢業的第三類國家博士,自己學法律教育,就該守本份,別外行充內行,妄想當台灣史專家。這一冒充,結果在公開的文章中,就露出了淺薄無知,扭曲瞎掰的白癡原形來了。奉勸馬主席巿長先生,要騙人之前,先做好功課,免得被抓包而丟臉了。

(http://southnews.com.tw) 2005.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