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關係首頁

從日本看棄置「獨立」、接受中資的台灣

──「Chaiwan」會是日本的明日之鑑嗎?


/上場大

http://www.southnews.com.tw

 今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舉行了例行的人事異動。

 但引人注目的是,福建省軍區包括司令、政治委員、政治部主任等最高層的一起調動。由於和台灣對峙的福建省軍區是「台灣有事」的最前線,因此,「司令」一向都是由解放軍的菁英來擔任。

 北京某國大使館的武官這樣說:「這可以解讀中國現在暫時沒有進攻台灣的計畫」。重要軍區的最高層同時調動,是非常罕見的特異例子。這位武官還說:「這是給台灣的訊息。」

 「去年台灣選舉時,福建省軍區本來打算如果謝長廷當選,就要發射導彈嚇嚇台灣人。從這裡可以知道中國對台灣的總統選舉非常神經質。」

 與其說是國民黨的勝選讓中國安了一顆心,因此,中國覺得這樣一來便可以緩和對台軍事壓力,不如說更大的原因在於經濟關係的緊密化。

 最近有一個形容中台經濟合作的新語:Chaiwan。這是中國(China)和台灣(Taiwan)的合成語。台灣經濟已經陷入沒有中國就會不行的狀況,而且台灣經濟越衰退,便越需要中國。這個新詞便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誕生的。

 最具象徵意義的事件發生在今年四月。中國大型家電公司開始向台灣公司購買FPD(平板顯示器)。台灣電子設備公司和有大生產力中國工廠攜手。

 如果中台繼續加強合作,那麼,便會影響到日本企業的地位。譬如所謂的silicon cycle(半導體週期)。

 日本的半導體產業現在正陷入史無前例的苦境。正以企業間的合縱連橫、政府資金等方法求生存,以期等到下一次的上昇循環。但是,現在業界非常擔心,日本會不會已經沒有下一個的上昇循環。

 過去,日本的半導體業者在上昇循環時,曾被韓國的三星奪去先機,而痛飲苦水。這次會不會又被中台企業給搶去?

 開發製造半導體裝置可說是日本企業的傳家之寶。過去一直以為不可能趕上的台灣企業,最近這一年有了很大的遳展,幾乎可以開發出和日本產品不相上下的製品。而且其速度來越快。

 日本技術會不會經由台灣流入中國也非常令人擔心。

 台灣的電子產業非常積極地導入日本及歐美的先端技術。EMS也必須有先進的技術才行。台灣採取的生存戰略是幫忙代工,而非打出自己的品牌。

 但是,如果台灣和中國加強合作,技術就很有可能流入中國。當然日本也有黑盒子的防衛措施,但防不勝防。

 當然台灣企業也很熱心開發自己的技術,擁有許多留學歐美的優秀工程師。就國際化來看,台灣企業比日本企業還國際化。其最好的證明便是許多美國企業派駐中國公司的是曾留學美國的台灣人。

 台灣的大公司越來越向中國傾斜。也許已經過了「point of no return」的界限.

 經濟不景氣中,台灣企業對中國投資雖然少了一半,但是,另一方面,高於五千萬美金的大型投資,卻比2008年多了24件。

 液晶面板的奇美電子的一億二千萬美金,鴻海的一億美金。統一企業也投資一億二千萬美金。不只製造業,也有投資天津開發區的一億美金。

 不只「錢」,還有「人」。據說已經有一百萬台灣人住在中國。對人口只有2300萬的台灣來說,這是很大的規模。如果再加上家人,那麼可以說,有200-300萬人依存中國的經濟。

 尤其在這不景氣當中,許多台灣年青人懷抱野到中國創業,被稱之為「西進」。

 雖然沒有台灣那麼嚴重,日本企業也越來越依賴中國。

 日本鋼鐵業界的生產量越來越少。這恐怕是大量投資中國帶來的結果。今後日本企業要怎樣在中國市場生存,想必得繼續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及技術。問題是要怎麼投入,投入多少?

 目前已經有大型家電公司開始重新檢討國際戰略,也就是將過去的亞洲分業制,改成主軸放在中國的生產體制。換句話說,以前在馬來西亞或泰國的,都改到中國生產。

 雖說中國市場大、人工便宜,但是,仍得避免過度依存中國。除了技術的流出以外,像最近發生的新疆自治區的暴動也是中國風險之一。依存中國會怎麼樣?我們可以台灣為他山之石,好好觀察台灣的未來會怎麼樣。(上場大/日經新聞•陳悅文譯)

 

http://www.southnews.com.tw0200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