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係不會有重大改變


/林修卉


  http://www.southnews.com.tw

 民主黨凱瑞未能扳倒布希,布希繼續執政,學者專家大多認為美國對台政策,在未來四年或許有一些微調,但不至於有重大改變。

賴怡忠:加強台美溝通管道

 雖然共和黨的布希繼續執政,但分析美國的政策不能只看布希一人,還要看他背後的團隊。因此,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賴怡忠指出,台灣與布希政府過去已有四年的交往經驗,布希政府的國安團隊對台灣而言,從國務院系統、國防部系統,至副總統辦公室的成員等,對台灣的態度是難得的友善,而這一群人在布希連任後,能否再留任值得台灣關心;此外,台灣與美國雙方代表處的成員,對於傳遞雙方訊息與連繫上並不是非常順暢,因此台灣政府必須在這一點重新加強,才能與美國持續保持密切的外交關係。

王崑義:反恐修正美中關係

 二○○○年,布希政府在剛上台時強調「竭盡所能地去防衛台灣」,並視中國是美國的戰略競爭者,但是在二○○一年,因為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使得中國和美國共和黨布希政府的磨合期縮短,且經過這段時期的摸索,雙方都已走上正軌,後來更修正美國與中國為戰略合作關係。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王崑義表示,布希當選後,對台灣或是中國政策將會做多大的調整,可從美國面臨的外在挑戰是不是已經解決來判斷,但是目前中東地區的伊拉克問題、北韓核武問題,以及反恐問題仍舊存在,因此美國仍需中國的合作與協助,從戰略性的角度來看,美國仍會與中國繼續交好。

 上海公報裡的一中政策,美國的立場是美國認知「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公報裡用的是「海峽兩岸的中國人」,而非「海峽兩岸的人民」,且以台灣的狀況來看,台灣未來發展一定是愈來愈多人認同台灣,甚至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必定愈來愈少,因此上海公報裡的模糊空間將逐漸展現出來。

 不過,賴怡忠強調,台灣必須清楚,伊拉克問題和北韓核武問題,促使美國無暇處理其他國際事務,而美國延續採用的「一中」政策實際上是亞太地區控制權的工具,因此只有握有控制權,才可有效遏抑中國改變亞太目前的權力平衡狀態,且另一方面可以用來作為控制台灣的方法。

羅致政:台灣應釋出容忍極限

 十一月三日,陸委會主委吳釗燮在面對立委質詢時說,美國對台政策內涵與基調,不會因美國總統是否換人而有所改變,且美國國務卿鮑爾在中國的談話後,國務院發言人已出面重申對台灣的六大保證,雖然短期內台灣無法改變美國一個中國的政策,這也與我國政府的政策,的確有一段差距,不過他相信美國任何一位總統都將扮演兩岸促談者的角色。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羅致政認為,兩岸問題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戰場不在台灣海峽,而是在華府。換言之,台灣除了必須爭取華府未來領導者的支持與認同外,還得爭取美國對我方比較有利的認知與理解。值得注意是,當台灣與中國在對華府及國際社會進行輿論戰時,千萬不要以為中國的輿論戰只針對台灣,在中國對外主張的「三戰」論點中,實際上是進行一種國際的心理戰、輿論戰和法律戰。

 一般認為,美國無論由誰執政,台灣有兩個方向會持續,一個是民主化路線,另一個是尋求新的國際地位。美國大選後,台美關係的第一個觀察點,就是十一月中的APEC年會,而美國總統布希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是否會對台灣問題做出更新的表述,可能被視為台美關係未來四年的指標。

 因此,羅致政說,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和中國常在「畫紅線」(意指各自容忍的範圍),台灣卻很少畫,但是畫紅線的人常有權力要求別人負責任,因此台灣也要試著思考畫一些紅線,把破壞兩岸和平穩定的責任轉嫁到北京身上,如過去四年,中國一年挖走台灣一個邦交國,「我們從來不講,好像一直挖到底也沒關係」,因此台灣必須思考一個容忍的極限,並清楚讓國際知道。(新台灣週刊450期)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4.11.04

最近更新目錄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