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事技術走偏門流進中國


/綜合報導


  http://www.southnews.com.tw

 儘管有對中國的軍售禁令,但是,中國照樣從歐盟和美國獲得軍事物資。根據美國審計總署提供的數字顯示,美國從1989年到1998年向中國出口了3億美元的軍用物資和可作軍事用途的技術,其中最主要的是衛星與密碼技術。

 美國政府出資建立的亞太安全研究中心最近的調查報告顯示,亞洲是目前世界上最熱門的軍火市場,從1990年到2002年,這一地區的軍費開支累計達到1500億美元。過去十年間,亞太地區的軍火市場增長了三分之一,而且趨勢有增無減。

 亞太安全研究中心的調查報告指出,中國1997年到2003年間軍費開支的增長幅度為140%,主要從俄羅斯和以色列進口了大量武器,2003年中國甚至成為了世界第一大武器進口國。在軍火交易上,西方工業國家對中國則是見仁見智,捏拿不準;有人認為中國是可靠的戰略伙伴,有人認為中國構成地區安全威脅;有人看到的是中國的巨大軍火市場,有人擔心的是中國成為未來的軍火工業競爭對手。

 歐美安全問題專家認為,目前的問題不是歐美向中國出口常規武器,而是所謂的「軍民兩用」類物資和技術,例如能使中國武器裝備系統更加智能化的高科技電子技術與產品。位於倫敦的歐盟智庫歐洲改革研究中心專家達尼爾•基奧黑恩說,「美國人擔心,中國人不久就能做到對美國的衛星定位導航系統進行信號干擾。」

 儘管有對中國的軍售禁令,中國照樣從歐盟和美國獲得軍事物資。根據歐盟的報告,中國主要是從法國和義大利獲得了能用在軍事裝備上的電子產品,這類產品的進口在2003年達到4.16億歐元。美國的高科技軍事技術也是透過「軍民兩用」這一藉口突破了禁令賣到中國,而且這類出口還都是美國政府批准的。自1990年以來,美國政府特殊批准了11項可軍事用產品出口中國;現在商業性的密碼技術甚至可以不透過華盛頓的批准而直接出口中國。

 美國審計總署批評說,多年以來,美國外交部和商業部之間各司其政,導致了對中國出口檢查制度有漏洞可鑽。美國外交部只負責監督軍事物資的出口,而商務部則負責檢查「軍民兩用」物資與技術的出口,結果就是外交部做到了不讓軍事物資出口到中國,但是卻管不了「軍民兩用」物資被賣到中國。

 在德國,對中國軍售禁令問題引起了巨大的內政爭議,14日德國聯邦議會就圍繞這一議題進行全體會議的大辯論。德國機械設備製造商協會外貿專家克勞斯•弗裡德裡希認為,贊成取消禁令的德國人在進行爭論時往往站在經濟的角度去看這一問題,但去沒有意識到,取消軍售禁令還不意味著德國就要向中國出口武器,因為一面德國針對中國有著很嚴格的軍事出口限制,另一方面取消禁令其實還會對德國軍火工業造成損害。

 這位專家認為,一旦禁令解除,歐盟其它國家向中國的軍火出口肯定會大幅度上升,德國軍火工業將不足以與之競爭。也有一位歐洲的軍火公司負責人持類似觀點認為,一旦向中國出口軍火,中國在中長期內就很可能消化吸收歐洲的技術,反過來與歐洲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競爭。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04.15  

最近更新目錄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