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致力於潛艇部隊現代化


/劉見林


  http://www.southnews.com.tw


 解放軍在至少10年內不可能具備攻佔台灣的能力;從中國近期的強調發展常規潛艇部隊這一點來看,北京也傾向於對台灣實施封鎖策略。


 中國海軍憑藉現有的裝備和能力,只能依靠潛艇力量實現沿海巡邏、封鎖台灣海峽以及伏擊航母這三大戰略目標,因此,中國一直在不遺餘力地發展其潛艇部隊。

 美國海軍軍事學院副教授、中國安全政策專家哥德斯泰恩博士(Dr. Lyle Goldstein)和美國海軍軍事學院軍事研究員、退役海軍上尉默里(Lieutenant Commander Bill Murray)最近在《美國海軍學報》上聯合撰文,對中國潛艇的最新進展進行了分析和評估,認為美海軍不應低估中國組建一支足以挑戰優勢海軍的潛艇部隊的能力。

 他們還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從歷史上來看,作為大陸強國的德國和蘇聯對海上強國制海權的挑戰均以失敗告終,而中國是否能夠在德蘇之後改變歷史,獲得成功,是二十一世紀海軍戰略最大的疑問之一。

 哥、默二氏指出,在美軍將注意力集中於中東和中亞之時,中國繼續迅速進行軍事現代化建設。具體到潛艇部隊,中國有如下幾方面動作:去年五月,中國與俄羅斯簽定購買8艘新型「基洛」級(Kilo)常規潛艇合同;其國產新型「宋」級潛艇的登場也日益臨近;同時,北京還從潛艇部隊的武器裝備、兵員訓練及軍事理論學習等方面加強建設。這說明中國逐步展開的軍事變革優先發展海軍的戰略調整將以潛艇部隊建設為核心。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中國在常規潛艇方面動作最大。

 花費16億美元巨資購買8艘新「基洛」級636型常規潛艇,說明中國海軍戰略家對常規潛艇的重視程度。此前,中國已經擁有2艘老636型和2艘877型「基洛」級常規潛艇。這12艘進口的「基洛」級常規潛艇,加上已服役多年的30艘羅密歐級、20艘明級(從羅密歐級改進)常規潛艇,以及數艘80年代開始研製90年代服役的「宋」級常規潛艇,將使中國的常規動力潛艇部隊成為東亞地區一支強大的海下力量。

 「基洛」級潛艇艇殼裝有消聲瓦和反聲納橡膠塗層,具有極佳的靜音效果,被稱為世界上「最安靜的常規潛艇之一」。此次訂購的8艘新型「基洛」級潛艇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交付。屆時,包括數字化聲納系統在內的多項功能和設備會得到升級;攜帶的武器則有望在原有裝備基礎上增添威力強大的Klub系統反艦導彈。此外,新「基洛」還可能配置了俄製Skval魚雷系統。

 另外,值得指出的一點,是中國新近購買或研製的潛艇可能都裝備了強大的「不依賴空氣推進裝置(AIP)」。哥、默二氏指出,中國的老朋友巴基斯坦已擁有AIP,所以,不可想像中國反而沒有這一裝置;中國的軍事雜誌也表現出對AIP非常強烈的興趣。而且在俄羅斯最新的「基洛」級潛艇模型上,也具有一種液體氧氫燃料電池AIP裝置。甚至中國自主研製潛艇也可能很快裝備AIP。

 有分析家在去年就注意到中國的第20艘明級潛艇比普通同類型潛艇長2米,據認為就是用來試驗AIP的所在。最近,五角大樓向國會提交有關中國軍隊現代化的報告也認為,中國研製的新型「宋」級潛艇預計將裝配高級AIP系統。該報告還詳細分析了該新型「宋」級潛艇其它的一些創新。

 中國海軍想將「宋」級發展成與「基洛」級不相上下的現代潛艇。也有傳聞估計,「宋」計劃的死亡。但隨著第3艘「宋」級潛艇的完成和第4、第5艘的上馬,此說不攻自破。

 第二,在核潛艇方面,中國將很快能配置其第二代93型核動力攻擊潛艇(SSN)。

 中國第一代「漢」級核潛艇靜音效果差,性能也不可靠。奇怪的是,它們卻常常被中國媒體津津樂道──甚至聲稱它們在96年的「台海危機」中發揮了作用。據中國方面公開的信息看,93型SSN擁有自製核反應堆,靜音效果得到了改善,且具有65厘米寬發射管,這意味著該艇可攜帶一種專門打擊航母的俄製巨型魚雷。據悉,首艘93型SSN樣艇已基本完工。

 中國的第二代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SN)的研發,卻相對落後於核動力攻擊潛艇(SSN)。據透露,將取代已有20多年歷史的第一代「夏」級SN的是94型SN。94型SN配有16枚射程達八千公里的潛射戰略導彈(每枚可攜3-6枚核彈頭)。不過,94型至少在未來5年內不可能下水服役。

 第三,在兵員訓練和理論建設方面,中國海軍及其潛艇部隊著重師法美軍,加快現代化進程。

 中國意識到薪金對於吸引人才進入軍隊的重要性,因此,近年來大幅度提高軍人待遇。像美軍那樣,解放軍尤其優待那些願意加入潛艇部隊的優秀學生幹部,這是因為軍方已經開始意識到在發展後備軍官方面存在嚴重不足。此外,中國還在加緊完善職業軍事培訓體系,其中包括仿效美國後備軍官訓練團(Reserve Officer's Training Corps)設立預備役軍官培訓系統。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海軍似乎正在進行訓練革命:一是仿效美軍,由單兵種演習轉為聯合作戰演習;二是改善訓練質量,由以往機械的訓練方法轉變為對抗性訓練。此外,模擬戰爭遊戲在中國海軍也成為提高士兵作戰能力手段之一。

 戰略分析家一般都同意,「台海危機」之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美軍作為其最大的潛在對手,因此,中國在進行軍購、軍演以及軍事戰略研究時總是將這一點牢記於心。比如,中國海軍近期進行的幾次演習就是針對在遭受打擊後的應對措施的。

 中國要發展其潛艇力量,從長期戰略看,必須建立一個優秀的科技研究體系。就算是這個,中國也已具備一個大致的框架──海軍已將武漢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作為其專門的研究基地,前者主要進行武器數字化研究,後者則重點研究核動力技術。

 通過以上分析,哥、默二氏認為,解放軍在至少10年內不可能具備攻佔台灣的能力;從中國近期的強調發展常規潛艇部隊這一點來看,北京也傾向於對台灣實施封鎖策略。憑藉台灣現在的武器裝備和軍費開支,在可預見的未來,根本不可能突破中國的封鎖。美軍當然具有這樣的實力。但是,隨著中國潛艇力量的增強、戰略思想的革新以及長期針對美軍展開訓練,中國海軍變得更為棘手。

 中國潛艇部隊已開始採取措施,加強反潛艇作戰能力,這是異於它以往的戰略思想的;此外,中國海軍在借鑒日俄戰爭經驗和蘇聯軍事理論的基礎上,更是已制訂出打擊美海軍的「誘餌」戰略,即把美海軍誘入預定目標區,然後集中各種反航母力量進行伏擊。中國是否能終結大陸強國在與海上強國爭奪制海權時總是失敗的歷史定勢呢?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哥、默二氏最後建議,美國海軍必須在關注中東和中亞的同時,維護其絕對的制海優勢,一旦戰爭爆發,有能力將最可能帶給美海軍麻煩的中國潛艇力量一舉殲滅。雖然中美衝突並非不可避免──經濟上的相互依賴緩解了雙方的地緣競爭態勢;而台灣問題亦存在很大的妥協餘地。(《華盛頓觀察》周刊,2003年第廿七期)

http://www.southnews.com.tw

最近更新目錄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