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軍備競賽:誰是輸家?


/陳勁松


  http://www.southnews.com.tw

 11.6%!經過短短一年的微幅下調之後,中國軍費開支再度回復兩位數增長。這是中國當局在近期兩會上公佈的財政預算。事實上,以兩位數狂增的軍費開支,已經連續15年,在2001和2002兩個年度,曾分別達到17.7%和17.6%的增長峰值。如今,中國年度軍費開支僅次於唯一超強美國,成為排名世界第二的軍事開銷大國。15年間,軍費的增速遠高於國民經濟增長,似乎中國經濟發展的首要目的,竟是要服務於軍事。所謂「和平崛起」一說,莫非自欺欺人?

 北京擴充軍力,說來既非針對美國,也非針對俄國(超越這兩國,可能性幾乎為零),又非針對日本(和平建設的日本,並不構成威脅),甚至也非針對印度(其主要敵人乃巴基斯坦),直接針對的,僅僅是台灣而已,一個小島,「可愛的寶島」。(當然,也有另外一說:鑒於軍備暴增始於「六四」鎮壓後的1989年,中南海擴軍,表面上對付台灣,實際上是為了對付自己的人民。)

 歷次台灣選舉,北京皆以恫嚇與威脅相向,不僅失敗,且適得其反,每每造成其不喜歡的一方獲勝。在交納了無數昂貴的學費之後,也總算學了點什麽。面對本次台灣總統大選,中南海學乖了,低調了,再也不敢「發飆」了,甚至乾脆,不表態了。卻仍以暴增軍費,為硬的一手,所謂「一手軟一手硬」。

 兩岸軍備競賽,究竟對誰有好處?

 其一,對俄國有好處。大陸動輒砸下數十億美元,購買的,都是俄國貨,連所謂「國產」,也大都從俄國模仿而來,包括「神舟五號」。不斷傳出中方上當吃虧的案例,諸如:中方向俄方購買兩艘「現代級」驅逐艦,被敲詐了超過該批軍艦原價格整整一倍的代價。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北京大肆採購俄國軍火,實為俄羅斯經濟復蘇做出了巨大貢獻。

 其二,對美國有好處。作為抗衡,台灣也動輒砸下數十億美元,購買美式裝備。美國軍火交易火爆,正是法德等國嫉妒之處。法德因而力主取消對中軍售,果如此,兩岸軍備競賽必更形熱鬧非凡。因為,北京與台北之間的軍備競賽,可能演變成法德與美國之間的軍備競賽。

 其三,對「台獨」有好處。不管北京喜歡也罷,憎恨也罷,台灣獨立運動蒸蒸日上。台灣啓動首次全民公投,正是基於對岸的軍事威脅。北京做法,可謂「授人以柄」。

 兩岸軍備競賽,究竟對誰有壞處?

 其一,對大陸人民有壞處。中共執政,首先「瞎折騰」了30年,好不容易回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百廢待興,卻為了個台灣,勞民傷財。僅僅以落後的大陸教育為題,大陸軍費開支至少是其教育開支的三倍。如果不是窮兵黷武,將錢投到教育上,中國人將獲益多少?中國又將進步多少?

 其二,對台灣人民有壞處。兩岸同文同種,本是手足同胞。卻因惡性軍備競賽,不斷加深敵對與仇恨。倘若擦槍走火,當真幹將起來,必兩敗俱傷。台灣人民經過長期奮鬥,已躋身發達國家的水平,也勢必受到影響。

 其三,對世界人民有壞處。兩岸如果開戰,必禍及鄰里,捲入更多國家。「城門失火,秧及魚池。」至少不利於「亞太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

 兩岸軍備競賽,誰是輸家?

 面對這場曠日持久和日趨激烈的軍備競賽,不可能出現真正的贏家,極可能的是,兩岸都是輸家。最肯定的是,大陸,將成為最大的輸家。

 兩岸較勁,與其說是大陸與台灣的軍備競賽,不如說是大陸與美國的軍備競賽。大陸以俄制裝備相抗衡,實屬以卵擊石,「自廢武功」。美國武器售台,招招克敵制敵。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中共執政55年,至今沒能取得台灣海峽的制空權、制海權,原因正在於此。回顧美蘇軍備競賽,最終以美國拖垮蘇聯,蘇聯解體告終。況中共乎!

 台灣有美國協防,至少潛在協防,說寬一些,還有日本協防;反觀大陸,沒有任何他國承諾協防,更不可能協攻。說到半個世紀前的朝鮮戰爭,金日成與史達林唱雙簧,聯手將中國拖入戰火之後,作為盟國,蘇聯竟做壁上觀,坐視我中華兒女成炮灰。俄國人之奸猾,之不可信不可靠,形迹昭然。何況今日!

 台灣雖小,其人均産值卻在大陸人均産值10倍以上,大陸買得起的,台灣一定買得起;台灣買得起的,大陸未必買得起。兩岸軍備競賽,長此以往,大陸極可能傾家蕩產。

 更不用說,大陸與台灣,各自分治超過半個或一個世紀,大陸不以仁政召喚,卻企圖以武力相統,道義上已經輸了。

 實際上,中南海諸公恐怕暗自後悔:悔不該,將統一的調子唱得那般高。原以為,幾番恐嚇威脅,幾番耀武揚威,就能令台灣服軟、就範。沒想到這塊骨頭竟這麽難啃!以至於今日拉不下面子,下不了台。

 中南海諸公恐怕也暗自慶倖:好在沒有向蘇聯討領土,好在沒有把釣魚島主權喊太響,好在沒有到南沙群島「寸土必爭」。勘定邊界,擱置爭端,忍氣吞聲。不然,今日頭疼的,恐怕就不僅僅是一個台灣了!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4.03.09

最近更新目錄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