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關係《軍事篇》 首頁

我國積極研發「非核電磁脈衝彈」


/綜合報導

http://www.southnews.com.tw

 根據《自由時報》獨家報導指出,我國正積極研發美軍稱之為E-Bomb的「非核電磁脈衝彈」,目前已完成概念設計,並進入展示確認階段,原型彈將於數年內問世,可用來永久摧毀、癱瘓敵軍指管通情等電子系統元件與線路,而不會直接傷及人命。

 「非核電磁脈衝彈」研發成功後,未來很可能視發展狀況整合在國產巡弋飛彈上,而空軍F-16機隊屆時將成為投射該種彈藥的主要平台。

 報導引述軍方的說法指出,中國近十年來大力發展資訊電子戰,以求掌控戰場「制電磁權」,其中電磁脈衝(EMP)武器即為一項利器,不過,以核爆產生電磁脈衝用於實戰仍有所顧忌,中國軍方已發展「非核電磁脈衝彈」且有相當成效。我國為防電磁脈衝效應攻擊,數年前也實施「脈護計畫」,針對重要軍事電子系統實施屏障。

 報導說,被動防護只是脈護計畫的一小部份,我國在此計畫下建構自己的電子戰反制能量,由於非核化是我國既定政策,所以,完全排除核爆產生電磁脈衝的可能性,軍方進而借用美軍MK84非核電磁脈衝彈的原理概念,研發非核電磁脈衝彈,未來數年第一枚原型彈就會問世,有效範圍從數公尺到數百公尺不等,屬於戰術型電磁脈衝彈。

 報導又說,東亞各國除了中國已有非核電磁脈衝彈之外,南韓也從一九九九年開始研究電磁脈衝武器,預計在二○一五年完成作戰用彈,並整合在其飛彈與相關作戰平台上。

 非核電磁脈衝是在一九六一年十月被首度發現,當時,前蘇聯在新地島上空卅五公里試爆氫彈,除引爆點夷為平地外,還衝擊數千公里範圍內的電子系統,蘇軍地面防空雷達被燒毀而無法運作,通信中斷更讓蘇聯軍隊有一個多小時處於無法指揮狀態。

 科學家後來研究發現,核爆所產生的大量伽瑪射線衝擊大氣層內的氧氣和氮氣,可以製造出高伏特的電磁脈衝現象,當電磁脈衝能量在空氣中擴散時,電子設備的電路和配線如同觸角般地吸收這些能量。

 一九九九年三月廿四日,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邦,美軍使用尚在試驗的電磁脈衝彈,使部分地區通信設施癱瘓三個多小時。二○○三年三月廿五日,美軍對伊拉克國家電視台的空襲再次使用這種彈藥,使得電視台轉播信號被迫中斷。唯美軍至今仍未對外證實已部署非核電磁脈衝彈。

 另外,由該報記者許紹軒署名的特稿中,還分析指出,雖然電磁脈衝彈被美軍認定為非致命性武器,但在國外已有不少人提出質疑,就如同美國在越戰與波灣戰爭所使用的落葉劑與衰變鈾彈藥一樣,前者造成越南新生兒的畸形,後者讓許多伊拉克人民受到鈾的輻射污染而罹患癌症。

 許紹軒的特稿指出,當非核電磁脈衝彈命中發電廠、輸電設備、通信交換中心時,所有未經保護的電子系統都將永久燒毀,醫院會因電力中斷而讓許多靠機器維生的病人死亡,即使醫院都有備援電力,但若鄰近區備援系統也會因電磁脈衝而全面損壞,造成更多病人死亡。

 至於電磁脈衝對人體的傷害又是如何?雖然一開始被照射到並不會出現立即病症,但美國輻射管制委員會認為電磁波對人體會造成一些行為上的改變;美國科學雜誌也提到,有證據顯示超過六十赫茲的電磁波,會損害人體細胞的DNA結構。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