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內容分析 2003年5月

本篇目錄 上一篇 下一篇

 陸、新聞播報語言

 國內晚間七點至八點的新聞播報大部份以北京語〈華語〉為主,共758則(95%),台語次之,佔43則(5%)。比例相差懸殊的原因在於民視無線台全程以台語播報新聞,但整個新聞時間只有半小時,此外民視新聞台假日晚間新聞雖是一小時之節目,但前30分鐘新聞以台語播報,後半節新聞則是以華語播出。其餘一律以華語播出。

 柒、消息來源

  一、消息來源角色

 消息來源角色以政府官署、官員最多,佔32%。其次是整篇報導中,記者沒有引述任何消息來源,佔22%。再其次為一般民眾(18%)、意見領袖、社會知名人士、社團單位或企業組織(15%)註:18%與15%在統計上並無差異,隨後是專家或學者(10%),而以民意代表(2%)及政黨(1%)所佔的比例最少。

 與四月份電視觀察統計結果相比,發現五月份的報導與四月份的情形一樣,記者進行報導時,有七成八會引述消息來源的訊息。總體來說,各種不同角色的消息來源能再媒體上大鳴大放,全因SARS之故,這相對也排擠民意代表與政黨在媒體上大放厥詞的機會。

 在此非常時期政府官署及官員能在媒體上嶄露頭角的原因有二:政策的宣佈與SARS疫情的說明。然而一般民眾有18%的引用比例,則是因SARS疫情,使得記者大量使用民眾觀感。而考生和家長對教育部大考政策的瞬息萬變也是民眾意見獲得重視的主因。而專家或學者也因教導民眾如何防範SARS感染受訪。

 將「新聞主要消息來源角色」與「電視台別」進行交叉分析,可看出各家電視台運用消息來源的偏好。各電視台多採用的是政府官員與官署的意見,再來就是一般大眾的聲音。造成這種趨勢應是因SARS事件所致。

  二、檢具消息來源

 在觀察媒體對消息來源的檢具形式時,除了消息來源為「一般民眾」較為含糊(57%)明顯多於消息來源明確(40%)之外,其他項目記者均能明示其消息來源。

 整體來看,當記者於報導中引述消息來源時,除了政府官署、官員外,次為一般民眾。而代表社會菁英的民意代表、意見領袖、社會知名人士、社團單位、專家、學者與政黨遠不及一般普羅大眾的聲音,則因SARS事件所致。媒體大量採訪居家隔離者的心聲、因染SARS身故家屬的感觸、抗煞成功者的心情、八方百業的感嘆之故。

 將四月份與五月份的電視新聞觀察結果相比較,發現一個特殊現象:記者常在引述民眾的意見時不指名道姓,而是稱呼某某先生或小姐。而這與新聞科系編採教科書中所教導要求有天壤之別,書中教導未來投入媒體實務工作的學生,除了特殊情形必須對新聞來源加以保密之外,必須明確標示其消息來源出處,以示負責,而本研究所觀察的情形卻與編採守則背道而馳,令人玩味。

  三、消息來源與當事人間關係

 當消息來源是政府官署或官員時,有93%是屬於無利害關係的政策宣佈或說明。而有7%則是基於當事人的關係,對某項議題予以回應。而民意代表基於角色關係,在媒體上常以揭發某項弊案或對政府官員的針貶批判,故在「消息來源與當事人關係」的統計項目上,往往是針鋒相對的。四月與五月份的統計數據都呈現相同的觀察。

 而消息來源是意見領袖、社會知名人士、社團單位或企業組織或一般民眾身份時,則常以當事人的身份居多,原因是這兩種類型的消息來源出現在媒體版面上,常常是新聞事件的當事人及舉辦商業活動者(屬於公關新聞)、或有特殊事蹟者。

 至於專家學者則多為無利害關係(75%)的專業訊息提供,而受媒體採用。政黨方面則顯示當事人與無利益關係各佔40%,可能是因此種新聞與該政黨政策無關,抑或是代表黨團對某社會現象的觀點抒發,且其言論無涉及利害一致或衝突所致。

本篇目錄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目錄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