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三、四、五月份新聞處理分析

本篇目錄 上一篇 下一篇

 四、結論與建議 

 (一)部分報紙受「蘋果化」影響,在要聞版採「專題」方式處理,因此新聞則數較少,如中國時報在觀察期間僅有720則,遠較自由時報(911則)、聯合報(806則)、台灣日報(849則)低。

 (二)在研究期間需要查證的新聞總計2688則中,經過查證的新聞有2469則中,仍有219則(約8.2%)的新聞沒有經過查證
 而主要消息來源為『政府官署』類交代不明確(無明示與含糊部分合計)共662則,佔『政府官署』類比例為22%;
 主要消息來源為『民意代表』類消息來源交代不明確共29則,比例為8.7%;
 主要消息來源為『意見領袖』類部分消息來源交代不明確共165則,佔『意見領袖』類比例為8.7%;
 主要消息來源為『專家學者』類部分交代不明確共37則,佔『專家學者』類比例為11.9%;
 主要消息來源為『政黨』類部分交代不明確共35則,佔『政黨』類比例為14.1%;
 主要消息來源為『一般民眾』類交代不明確共131則,佔『一般民眾』類比例為39.9%。
 除非因新聞來源曝光會導致新聞來源遭受人身或財產損害或不當騷擾,否則新聞應明示新聞來源,不能將報紙淪為「製造業」,但仍有很多新聞無明示消息來源或含糊消息來源。

 (三) 新聞查證是媒體對閱聽人負責的處理,新聞不查證即是不負責,3月25日中國時報與聯合晚報對所謂「李登輝委託劉泰英購買2.9億公債」二報報導完全不同(見下表A),4月12日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對所謂「彈劾總統」二報報導亦完全不同(見下表B),孰是孰非?顯係一定有一家媒體缺乏查證,方有此「事實」兩異的報導。

 

表A:中國時報與聯合晚報報導「李登輝委託劉泰英購買2.9億公債」比較

1

中國時報

聯合晚報

日期

92年3月25日

92年4月7日

版次

頭版頭條

4版4條

記者

陳志賢

李永盛

標題

劉泰英爆料:李登輝託我買2.9億公債

檢方聲請延押劉泰英兩個月

消息來源

據透露、
據了解內情的權威人士證實

台北地檢署

內文備註

1

『針對媒體近來大幅報導所謂劉泰英供稱前總統李登輝委託他購買2.9億公債......台北地檢署表示遍查檢調所有卷宗未發現上述內容,疑是有人刻意放話,因此上午已簽分「他」字案偵查』

 

表B:中國時報與聯合晚報報導「彈劾總統」之比較

1

中國時報

聯合晚報

日期

92年4月12日

92年4月12日

版次

四版頭條

二版四條

記者

羅如蘭

劉淑婉

標題

金援高鐵無底洞?
國親擬提案彈劾總統

國親:未討論彈劾扁
陳文茜下周赴國民黨演講 將談扁造福金主 應彈劾 國親態度審慎

消息來源

國親兩黨團指出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曾永權
親民黨立院黨團副總召邱毅

內文備註

1

『邱毅強調,不論黨團會議還是黨內擴大政策會報都沒有討論過因高鐵增資案要彈劾陳水扁的事情,他不知道訊息從何而來,可能是立委的個別意見。......』

 

 (四) 在需要平衡報導處理的新聞樣本中,雙方陳述字數均等有174則(佔11.5%),主控一方版面較多有1085則(佔71.6%),被控一方版面較多有252則(佔16.6%),無平衡報導有4則(佔0.3%),由上述數據可發現主動發動言論控訴的一方會佔有較多的版面論述空間。平衡報導係呈現新聞的「公正性」,亦即讓涉入的兩造均有公平使用媒體的機會,但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政治、社會、經濟乃至醫藥健康等新聞,均是主控一方獲得較多的版面。

 (五) 不同新聞類別呈現不同新聞價值的切入角度,政治新聞以影響性、衝突性、顯著性為主。社會新聞以影響性為主,醫藥健康新聞則以影響性、接近性、時宜性為考量。

本篇目錄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目錄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