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與國族專題政治修理站首頁

鄭欽仁教授透露的殖民地傷痕


/劉重義

 分享 Windows LiveGoogle pluk


 

 9月11暗時,鄭欽仁教授在【泰源2.0】論壇談《認識李登輝先生》,鄭教授顯然很用心做了準備,先前他為我出版的《革命運動研究》以及《網際時代的台灣民族運動2.0》兩本書寫推薦序時,我就已經感受到他下筆的認真。這次看到他充分準備討論資料,讓我聯想到同樣在李登輝身上也見識到的這種嚴謹態度。我不禁自問:這是日本教育下產生的優質做事態度嗎?

 鄭教授說他過去和李登輝私人間並不認識,李登輝當上「總統」後,在一個國際會議的場合第一次見到鄭教授時,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是:呼,你常常寫文章批評我。當然,雙方都沒有不爽快的感覺。

 我也第一次聽到鄭教授公開透露,他在台大任教初期很長一段時間,必須對校內赤藍集團的歧視與壓迫忍氣吞聲。我不久前在《狗去豬來的積怨》一文裡指出,李登輝和前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都體驗了台灣社會 的民族矛盾。竟然,這三位傑出的台灣人,在「偽中華民國」外來體制下,他們的心裡都曾被烙上殖民地傷痕。

 鄭教授以李登輝7月在日本國會議員會館的演講,以及李登輝今年1月和名導演魏德聖的對談,這兩篇引發赤藍權貴攻擊謾罵的文章為討論主軸,來剖析李登輝的台灣思考與作為,同時也駁斥赤藍仇日、反台觀點的無知與荒謬。

 對於赤藍權貴罵台灣人是「皇民」,鄭教授認為他們根本不懂日治時期的台灣歷史。他說日本人在台灣推動「皇民化」的時間,大概是從中國1937年對日抗戰開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為止,時間並不長,事實上難以產生深遠的社會效果,他認為真正改變台灣的是「同化政策」時期,約從1915年一直到1937年。

 鄭教授卻指出,日本人在台灣施行「同化政策」,並不是要把台灣人「變成」日本人,而是配合日本本土的現代化和西化。所以,當時的台灣人知識分子能夠接觸到世界歷史和新思潮、新科技,而台灣許多遺留 下來的歐式建築,都是那個時期的建物。所以,「同化政策」的實質作用其實是推動台灣現代化,才是比較誠實而自然的說法。

 

201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