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陳茂雄目錄  1

群眾路線與議會路線

 陳雲林來台,出現台灣警察與民眾衝突事件,議會路線與群眾路線之爭又被提出來討論。民進黨執政之後,綠營完全轉入議會路線,雖然也出現過群眾運動,但有點類似廟會活動,大家熱鬧一下,讓檯面上人物上台作作秀而已,群眾運動名存實亡。

 民進黨執政之後,五一一正名運動算是比較大型的群眾運動,但與黨外時期的群眾運動有很大的差距。以前的群眾運動都有鮮明的議題,抗爭的對象則是執政黨。五一一正名運動參與人士都是民進黨支持者,抗爭的對象失焦。二二八手護台灣出現的人潮算是空前,但它只算是選舉活動而已,還不是真正的群眾運動。

 黨外時期的黨外人士兵分兩路,一路是走群眾路線,一路為議會路線。後者是進入體制內參加選舉,在各級議會發聲,表現可圈可點,雖然面對批判,但還是廣受民眾尊重。群眾路線是以反獨裁、支持環保與弱勢團體為主題,對政府抗爭。群眾路線除了對抗獨裁集團之外,還啟發人民的思想,讓民眾知道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群眾路線像是在播種,議會路線則有點像收割,所以要面對批判。

 由於群眾路線的耕耘,支持黨外的民眾越來越多,到民進黨建黨時,在野團體已凝聚一股相當大的勢力,所以,加入議會路線的人越來越多,群眾路線不進反退,連以前批判議會路線的人都紛紛投入選舉。到民進黨執政時,大家都投入議會路線,群眾路線名存實亡。最重要的是群眾路線變了質,以前的群眾路線是在耕耘,民進黨執政以後的群眾路線則是在收割以前的成果,沒有開拓新的群眾。

 只是一個「二二八」就讓綠營炒一輩子,只想利用以前中國國民黨犯下的錯誤吸收選票,沒有開拓新票源。綠營面對的問題是年輕一代並不能體會以前中國國民黨之惡,綠營的政治話題只能吸收老年人的選票,對年輕人毫無功效,綠營已變成老人團體。

 以服務選民來吸收中性選民,民進黨遠不如中國國民黨,綠營人士只喜歡以政治議題吸收選票;可是,民進黨執政之後,失去抗爭的對象,群眾運動因而失去著力點。民進黨下野之後,本來可以再度走向群眾路線,不過,目前的政治已經民主化,不容易找到群眾路線的議題。這一次陳雲林來訪,馬總統違背競選諾言,放棄台灣的主權,給了民進黨走群眾路線的機會。

 李前總統執政時代,將兩岸定位為「特殊國與國的關係」,民進黨執政時,認定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其國名為「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定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他們的底線是「一國兩制」,台灣的內政可由台灣自主,可是,國防與外交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掌控,他們不只要併吞台灣,更要消滅「中華民國」。台灣與中國走的是兩條平行線,永遠不會相交。

 馬政府上台之後,兩條平行線竟然相交,因為馬政府的路線轉彎,他們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國兩制」的底線,「中華民國」消失,雙方只談「區與區」的議題,所以,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子不能在陳雲林面前出現,中共五星旗卻受到警察的保護。馬總統信誓旦旦的說,他生為台灣人,死為台灣鬼,原來他所說的「台灣」只是在「一國兩制下」的一個地區而已。

 馬總統拋棄台灣主權,是綠營重回群眾路線的轉機,這個議題可以吸收一般民眾,開拓中性選民的政治版圖,不必停留在幾十年前中國國民黨壓迫台灣人的議題。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