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陳茂雄目錄 1

不要錯估藍營支持者的結構

 分享 Windows LiveGoogle pluk


 藍綠雙方都認為台北市的政治版圖藍遠大於綠,若形成藍綠對決,連勝文必勝無疑,雙方都有這種看法,所以,選戰就依這個方向推進。柯文哲陣營認為若沒有挖到藍營的牆角,必輸無疑,為了爭取藍營支持者的認同,必須適度的切割綠營。連陣營的處理方式則完全不同,為了維護藍營的政治版圖,盡量挑起藍、綠對決,以便使藍營支持者歸隊。

 事實上,選民的結構並不只是分為藍、綠兩個版塊,還有很多沒有被政治意識所綁架的選民。筆者長期接觸藍、綠雙方基層民眾,發現在政治意識方面,可以分成「挺國民黨」及「反國民黨」兩個板塊,「反國民黨」民眾幾乎全部與綠營支持者重疊,代表絕大部分綠營支持者政治意識強烈。

 但政治意識「挺國民黨」者則只佔藍營支持者的一小部分,代表絕大部分藍營支持者沒有被政治意識綁架,更沒有政黨的概念,尤其是中南部的藍營支持者。

 桃竹苗、花東及金馬地區政治意識「挺國民黨」的民眾遠比「反國民黨」多,台北市的政治意識選民雖然藍營佔優勢,但雙方差距不大,其他各地區「反國民黨」政治意識的民眾遠多於「挺國民黨」者。

 藍營在台北市的選舉一向佔優勢,並不是完全依賴政治意識「挺國民黨」的選民,還依賴缺乏政治意識的民眾,這些選民沒有被政黨綁架,可塑性很高,也因為如此,高玉樹才有機會在台北市兩度擊敗中國國民黨的候選人。

 台北市所以會變成中國國民黨的巢穴,是因為該黨在各地區組成很強的人脈。中國國民黨佔盡優勢,並不是只靠「挺國民黨」的政治意識選民,而是依賴人脈及利益來吸收沒有被政治意識綁架的選民。綠營的意見領袖只會在綠營支持者面前推銷政治理念,沒有將觸角伸到一般民眾,在人脈方面,綠營遠不如藍營,所以在台北市的選舉居於弱勢。

 缺乏政治意識的選民其特點就是「選人不選黨」,常依據直接或間接的人際關係(也就是人脈)及利益來投票,中國國民黨佔盡優勢的因素就是他們能獲得「選人不選黨」民眾的支持。

 綠營支持者是因政治意識而凝聚,而絕大部分藍營支持者則「選人不選黨」,也因為如此,藍營的人脫黨參選會帶走一大批支持群眾,綠營的人再「大咖」,離開綠營就被支持者唾棄。

 張俊雄參選高雄市長時,輸了吳敦義九萬多票,民進黨不是輸在政治意識的問題,而是輸在「人脈」。在高雄市幫中國國民黨掌控人脈的陳、王、朱三大家族後來出現變化,才造成高雄變天,陳家因經營銀行,主動退出政壇,王、朱兩家因司法問題而離開政壇,中國國民黨的人脈因而瓦解,民進黨年輕世代藉機建立人脈,才形成今日的高雄。

 馬英九因寡頭領導,又掀起內鬥,造成中國國民黨的人脈鬆動,又因為柯文哲的形象特殊,吸引不少原來為中國國民黨所網羅的「選人不選黨」民眾,連國民黨籍的里長(樁腳)都有人支持柯文哲,柯文哲應該想辦法拉住這些「選人不選黨」的民眾才對,他卻走錯方向,以切割綠營的手段意圖挖政治意識強烈的藍營支持者,事實上這些人有可能不出席投票,但變色的機會很少。

 連勝文也一樣走錯了路,他應該積極重建人脈,拉回已游離化的支持者才對,他卻刺激意識形態對立,此舉只能刺激政治意識強烈的藍營支持者,而這些選民本來就不可能變綠。

 刺激藍綠對立對於那些「選人不選黨」的游離選民毫無幫助,他們不理會政治意識,此舉倒是會幫柯文哲凝聚支持者,別忘了綠營支持者絕大部分是因政治意識而凝聚,只是綠營有不少支持者對柯文哲不滿,但連勝文挑起藍綠對立,會促使不喜歡柯文哲的支持者歸隊。

 

201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