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的故事

吾土吾民

●何光明


2005/12/15

第三卷 親情與愛情

3-1 3-2 3-3

  

 唸師範,離家獨立生活。唸初中時,蘇燈親近父親;而從出生到小學時代,他最親近的是母親。童年最早的記憶是四、五歲時,母親才二十出頭,非常年輕。

 由於家貧,平常伙食不好,母親探知慈雲寺佛誕日有免費素食宴席,每年此日必帶他和弟妹前往。母親買的水果都很少,燒香拜拜後,還是提回自家享用,又沒有給香油錢,每次吃完宴席,在回家的路上,母親必向子女耳提面命:「藺大漢了後,有出脫啊,再來還願奉獻!」有時還卜杯,徵求神明同意,帶回一個大紅麵龜。

 最難忘的一次,也是最悽慘的一次。那一次是蘇燈第一次吃宴席,難得見過那麼多美食,他貪吃猛嚥,不知節制。在回家的路上,過飽的腸胃終於忍不住,食物吐了個精光;回家後還難過了好幾天,也沒吃藥。唯他如此,弟妹沒事。

 記憶中父母從未吵架,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在父母親身上並沒有應驗。母親是傳統有教養的婦女,沉默寡言,逆來順受,對丈夫是百分之一百的溫馴。母親的臉色永遠是那麼的平靜,那種奇異的寧謐,在蘇燈童年的印象中,宛如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在他的心靈上是無比神聖的形象。

 年事稍長,蘇燈常聽鄰人讚美母親的修為。在低階層民眾的社群裡,女人的嘴角是非多到令人厭煩憤慨。母親能普受讚美而毫無微辭,自有其不平凡之處。修為如此,再加上臉上神似觀世音菩薩的形象,竟有人開玩笑說母親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哩。是的,母親像觀世音菩薩那般,臉色表情永遠保持祥和、慈藹、寧謐。

 童年的蘇燈卻有過兩次極為特殊的經驗,親眼目睹母親臉上慌亂不安的神色,印象深刻,至今不忘。

 第一次是在冬天晚上,有幾個客人到家裡來吃飯,飯後跟父親到後院談話。蘇燈與母親原本待在客廳裡,母親打毛線,他和弟妹玩自製的玩具。後來他獨自跑到後院去,母親及時發現,快步跟上,匆匆把他抓回客廳。那一次,他略有掙扎,但沒有鬧。

 第二次是在夏天晚上,同樣的情形。不同的是氣候悶熱,母親竟把客廳所有原本打開的門窗全部關上。幾分鐘後,蘇燈和弟妹就受不了,一起溜到後院去,母親又及時把他們趕回客廳。這一次他對母親十分不滿,無論如何不肯依她。母親氣得高舉右手,準備甩他一個耳光,然而沒有,右掌停在高空,繼而緩緩垂下。母親終於打開前門,帶他們出來。母親出來後,把前門又關好,神色動作十分詭異。母親就守在門口,寸步不離。蘇燈與弟妹在門口巷道上和鄰居小孩一起玩耍,母親並未盯住他們,她老是東張西望。蘇燈從沒看過這樣的母親,雖玩得盡興,也曾在瞥見她的形色時,好奇地跑到她的身邊問過一次話。

 「阿母!汝氐看舍?」

 「沒啊!」

 「阿母!汝足奇怪!」

 「沒什麼啦,阿燈,汝去耍汝耶。」

 就這樣,母親一直守在前門外,始終不停地東張西望。小孩瘋狂地玩到月亮高掛,客人走出大門時,才被喚進屋裡。客人走了,家中恢復平靜,母親的臉色也逐漸恢復了七、八分的寧謐。

 長大後,蘇燈回憶這兩次特殊的情景,很想追問父母,求個明白,卻始終沒有提起。從那兩次拜訪之後,說也奇怪,家中再也沒有人來做客,連親戚都不來往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