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綠顯學系列首頁

深綠顯學系列之True Color

綠打綠,秋藍橘


/Ko Tsi-jin

推到Plurk  Facebook分享

 李中志教授分析「綠營得票障礙在綠營」,指出民進黨得票率只能在35%到45%之間徘徊,是因為綠營傳統是監視35%自己人的民進黨鐵票以防變心,攻擊另一端15%的中國國民黨鐵票賣台,與羞辱其他50%的選民愚蠢奴化,所以,開口沒好話,無法拓展綠營版圖。

 李教授的分析,一些基本事實是沒有問題的,如台灣只有約15%的「終極統派」,尤其指出佔多數的所謂中間選民並非中性,而「基本上屬於淺藍」,為「國民黨統治半世紀製造」的迷思使然,犀利道出在黨國體制長期盤據台灣的背景下,綠營先天不足的困境。

 但李教授的立論基礎有個根本的問題,即認為台灣有85%以上的人不願與中國統一,「有很強的台灣意識」,這大概是從15%的「終極統派」反推出來的。

 然而,不「主張統一」並非就是「反對統一」,兩者加起來不是台灣人口總和,有不少人是既沒想到要主張統一,也沒想到要反對統一,如何能說「有很強的台灣意識」?

 舉《遠見》雜誌最近民調為例,只有遠低於85%的66.4%表示不贊成兩岸最後要統一,贊成台灣終應獨立成為新國家更只有45.5%,那許許多多對統獨無所謂,或者認為沒必要統一、也沒必要獨立的人,到底算不算「有很強的台灣意識」?

 就像馬英九所說「我有很強的台灣意識,但我沒有台獨意識 」,這「去台獨化」的台灣意識,到底能不能成立?

 這些不想統一但對獨立也有所抗拒的人,不管自己有沒有意識到,對國族認同其實有一定的想法,不純然是李教授所說的「仍相信國民黨的執政能力」,而同時也是統獨政治意識上的「淺藍」。

 如果認知到這些選民仍有在台灣意識上成長與進階的空間,自然會花較多的力氣訴求國家認同與文化內涵的強化,指出民眾在這方面的不足,或許有人心急言切,但絕不會全然是羞辱或謾罵。

 套用李教授的修辭,綠營也有另一個傳統是:廣納50%「淺藍」選民為「台獨主流」(有很強的台灣意識),卻經常視35%自己人的民進黨鐵票為任政客擺佈的保守反動「深綠」選民。在綠營內部開口沒好話,無法凝聚綠營實力,卻總想要去爭取藍色、橘色的選票。

 最近看來即將脫黨參選大高雄市長的楊秋興縣長,似乎已展露這種思維,這是「綠營得票障礙在綠營」的另一個解讀。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1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