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李登輝首頁HOT新聞 

南方快報首頁  新聞快訊   2003.01.04
 

國家21世紀發展總目標/群策會

陸、建立永續發展的生態環境

 環境保護是二十一世紀人類最重大的共同課題,不同於二十世紀「開發導向」的時代,環保在政府施政的優先次序中往往排不上,如今,環保已成為一個無國界的共同命運問題。1992年在巴西里約舉行第一次地球高峰會議,共有一百五十多個國家與會,從此,環保行動不再是單純的道德勸說,或任何社會的美德教育項目,而是關切人類共同未來的危機救援。

 台灣過去五十年的經濟成長,從「低度開發國家」,成長為「開發中國家」,躋身「開發國家」。但是,台灣的環境保護水準,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在「低度環保國家」緩步邁向「環保中國家」,離「環保國家」的標準還差很遠。

最近更新目錄

(http://www.southnews.com.tw)

 

台灣永續發展的願景

 面對全球「永續發展」的綠色潮流,台灣應該根據「永續發展」的理念,來定位二十一世紀台灣的發展願景。確立「永續發展」的大前提,則台灣首要必須調整過去只重開發、追求快速高度經濟成長的心態,扭轉成長與所得的觀念,以追求「質」的提升,來取代「量」的擴增,以綠色國民所得帳(Green GNP)的成長,來取代過去追求傳統GNP成長的國家目標。如此才能真正落實講究品質並與環境相容的經濟發展,也才符合永續發展的精神。

 一、檢討並改變過去產業發展的方向與型態。

 過去台灣著重於石化、鋼鐵、水泥等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產業的發展,導致自然生態的破壞與環境品質的惡化,完全不符合「永續發展」的精神。事實上,從台灣的天然條件來看,台灣地窄人稠、水源不足、耗竭性能源(媒、油、天然氣等)匱乏,本來就不適合發展高耗水、高耗能的污染性產業。

 無論是考量世代間的公平、後世子孫的福祉,或是衡量台灣本身的資源及限制,我們都應徹底改變過去不良的產業發展型態,調整產業結構,朝低耗能、低耗水、低污染、高知識密集的方向發展產業,以「質」的提升取代「量」的擴增。

 現代資訊化時代、數位經濟社會中,衛星通訊發達,網際網路普及,腦力(brain power)產業興起,「速度」與「創新」已成為促進產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台灣教育普及,人力、勞工素質亦高,使得台灣在發展高技術密集產業上,站在極有利的地位。這是台灣比較優勢之所在。

 因此,台灣的永續發展總體策略應該是致力於發展低污染、低耗能、高知識、高技術密集的產業,以建造一個「綠色矽島」為目標。

 二、順應世界潮流維持國際競爭力

 台灣是一個開放型的海島經濟,對外貿易依賴度非常高,國際貿易的盛衰是影響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21世紀乃是綠色環保的世紀,環保意識高漲,綠色風潮席捲全球,消費者對產品的綠色要求愈來愈高,任何國家的產品若不符合國際上所要求的環保標準,不但很難被具有環保意識的綠色消費者所接受,更很可能會受到各國的貿易抵制,無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甚至更進一步,在生產過程中,以破壞環境為手段的產品,或未充分立法、執法保護環境的國家的產品,未來在國際上都可能被視為不公平貿易(unfair trade),受到類似「綠色301條款」的貿易制裁。

 因此,台灣除了迎合世界潮流,善盡地球村之一員的責任,更為了本身的永續發展,必須遵守各種國際公約的規範,致力提升產業的環保水準,生產符合綠色觀念的產品,整體而言創造優質的生活環境。否則,不但會失去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更會導致資金與人才的流失,成為經濟成長的致命傷。

 三、重視無煙囪工業的發展

 台灣曾有「美麗島」之美譽,有相當豐富優越的天然觀光資源,有利於發展觀光服務業。觀光服務業號稱無煙囪工業,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及產值,先進國家都非常重視。根據美國華頓計量經濟預測協會的研究,旅遊觀光事業乃是全球最大的產業。在歐洲,觀光事業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幾乎占了歐洲總就業量的10%左右。具有優越的觀光資源條件的台灣,更不應忽視此項綠色產業。

促進永續發展的策略與政策

 在二十一世紀的全新環保進程中,台灣的國家發展必須從以錢為目的,轉到以人為目的。整體的策略上,應就國土總體再造、資源總體規劃及污染總量管制三大方向,進行戰略性的調查與分析,以設定合乎台灣天然資源特色、順應國際綠色潮流的策略與政策。這些策略除了應提出具說服力、前瞻性、可執行的方案外,還必須以草根公眾聽証會的形式,求取民間最大的共識,並且必須具備跨世代福祉的考量,不能再以當代人的最大利益為唯一核心。也就是說,將來的國家成長目標應是「沒有福祉,就沒有成長(No welfare , no growth)」。

 (一) 永續發展的能源政策

 在以「永續發展」為目標,追求與環境友善的經濟發展下,與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息息相關的能源政策,必須由「開源」轉為以「節流」為主。尤其為了因應地球暖化的溫室效應問題,世界各國為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莫不積極提升能源、發電、用電的效率,以節約能源。在「開源」方面則轉而尋求以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再生能源來取代含碳量高的煤炭與石油等傳統能源。

 台灣是個缺乏自產能源(化石燃料)的國家,無論是從經濟、安全,或是減少環境污染的角度來看,都必須將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列為最優先的政策目標,並且導正過去「開源重於節流」的觀念。以「節流重於開源」的新觀念,來建立一個「高效率、低污染」永續發展的能源政策。

 根據世界能源委員會的預測,到2020年,所有再生能源對全球能源供給率將達21%;若為了要達成環境永續的狀態,則到2020年再生能源的貢獻必須提高到30%。反觀台灣目前的再生能源(不含大水力)所占的比率還不到1%,與歐美各先進國家相去甚遠。以台灣本身的天然優勢,開發再生能源有相當大的潛力,政府宜採取積極獎勵的政策與措施,以鼓勵民間或政府本身投入開發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生質能等再生能源,並且盡速取消對耗能產業的獎勵措施,檢討現行的能源價格。

 (二)永續發展的國土總體規劃策略

 台灣的土地資源有限,隨著經濟、政治、社會各方面的快速發展,不但生產所需的土地取得困難,地價高昂,土地資源的分配扭曲,我們的自然生態環境亦遭受無情的破壞與摧殘,國民的生活品質反而惡化,讓台灣陷於「富裕中的貧窮」的環境中,國土殘破不堪,實在是莫大的諷刺。因此,台灣若欲追求永續發展,非做好國土再造不可。

 國土總體再造將包括,山、海、河川、路面、城鄉、農業地、工業地以及其他功能用地,以『環境生態,綠色優先』的思考重新調整。將過去以發展、開發為目地的國土規劃方向,扭轉為福祉為目的導向,確保國土的永續經營。結合都市設計與地景設計,建設便利的基礎交通網,創造寧適優美的鄉村及城市景觀。親山方面,保育中央生態廊道、整治高海拔地區濫墾、進行森林復育、配合景觀道路及國家步道之串聯,拓展城市居民之休閒空間。親海部分,進行海岸地區生態復育與環境改善,推展海岸與海上旅遊。

 總之,國土規劃應以「永續發展」理念為最高指導方針,並以生態間的平衡、世代間的公平、區域間的均衡、以及族群間的和諧等原則來考量。

 (三)永續發展的水資源政策

 我們必須認清「世界必然走向匱乏」,以少開源,多節流的原則,進行所有資源政策的檢討。所有的資源取得的代價,將愈來愈高,而這種高資源代價的時代,可能比任何人想像的都來得快。水資源匱乏以及水源污染的問題,已成為全球共同關心的議題,聯合國在2002年12月正式宣布:安全無虞的飲用水是人權的重要項目之一,水不應被視為一種經濟商品,水權是實現人類尊嚴與生命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項權利。台灣水資源的問題在本世紀初已浮現,未來可能成為政府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安全乾淨的用水再也不是隨手可得。

 水資源之管理、運用,應將過去從供給面去規劃建水庫、開發水資源的觀念,改成以需求面來規劃,例如:如何有效率地使用有限的水資源,並以此為基礎來調整各項用水標的之使用情形。因此,關於水資源政策應有以下幾個原則:

 1.在以總量管制原則下,節流應優先於開源,以求有效利用珍貴之水資源。
 2.為避免不可回復的生態環境破壞,生態保育的考量應優先於任何開發利用。
 3.為增進水資源合理利用及社會公平原則,應落實用水者付費、受限者得償與破壞者受罰。

 (四)污染總量管制

 「污染總量管制」最重要的是,空氣、水、廢棄物三大項。傳統的「污染者付費原則」已不夠應付污染的快速累積。根據新的綠色導向的國家成長方案,環境「可含容污染量」將遠小於目前的預估量。傳統污染者將其生產過程中應付出的「內部成本」外部化,國家發展政策視污染為「必要的罪惡」的時代已不再,強調對生態環境無害、無過失利用的深綠時代已漸漸靠近。

 (五)鄰避 (NIMBY, not in my back yard) 現象的管理

 人民環保意識高漲後,所有的重大建設都遇到居民的杯葛。這種所謂「鄰避現象」的最大問題在於,人民不相信政府有能力管理危險並信守承諾。政府專業不足、功能失靈,無法面對現代新生的難局及問題,將是二十一世紀政府所遇到的最大難題。

 以上問題的解決,通通涉及:法律管轄、預算分配、人力整合、專業管理、以及關心生態、關懷生命的程度等整體建構出來的「綠色國家指標」,這將是台灣成為先進國家最重大的挑戰。

國際性的環保問題

 在台灣自我反思的環境革新過程中,長久被忽視的台灣周邊環境態問題,也將成為重大議題,浮上水面。最具責任性的是,台灣附近海域的生態守望:台灣海峽、巴士海峽船舶的生態「無害、無過失通過」管理。台灣應與國際協商這個區段的環境監控權。這個區段的海洋生態及漁業的永續利用,必然是國際合作的項目。

 「毒物循環」也是日漸突顯的問題,先進國家在環保落後地區使用其國內禁用的農藥,種植出之農產品又運回先進國市場銷售的荒謬事件,可能在台灣發生。特別是中國輸入台灣的農工產品,鑑於過去中國生產的醫藥品常含禁用之有毒物質,未來大宗物質進口台灣,環保把關將十分重要。

 

//www.southnews.com.tw)

(http//www.southnews.com.tw)

©Copyright 2000.08 - Southnews.

回上頁